开云电竞app:
近日,一则高瓴资本拟收购星巴克中国业务的消息在投资圈和咖啡行业激起千层浪。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此指出:“此次收购若达成,将成为中国消费领域近年来顶级规模的并购案之一,这不仅体现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吸引力,也反映了外资品牌与本土资本深层次地融合的趋势。”
据证券时报等新闻媒体报道,高瓴资本参与了星巴克中国区的反向管理层路演,表达收购意向,同时参与的还有凯雷投资、信宸资本等多家投资机构。
据悉,星巴克中国业务估值约50亿至6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50 - 430亿元),由高盛担任独家财务顾问,交易预计持续至2026年,目前交易结构尚未敲定。
若此次收购达成,无疑将成为中国消费领域近年来顶级规模的并购案之一,也凸显出星巴克中国业务当下复杂且微妙的处境。
回溯星巴克进入中国的25年历程,其也曾一路高歌猛进。公开资料显示,1992年,星巴克在纽约纳斯达克成功上市;1997年,统一与美国星巴克签约,合资成立统一星巴克。
在合作期间,统一集团拥有星巴克江浙沪区域的经营权。随后在1999年,星巴克在北京国贸开设第一家门店,就此开启了中国市场的征程。
2013年,星巴克在中国内地首批两家标志性旗舰店开业;2014年,星巴克臻选品牌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2017年,星巴克花了约13亿美元现金收购与统一合资企业的剩余50%股份,交易完成后,星巴克取得了在江苏、浙江和上海共约1300家门店的100%所有权,实现了对中国内地市场所有门店的全面直营。
截至2024年,星巴克在中国已拥有7685家门店,覆盖近1000个县级市场;实现净收入30亿美元左右,成为中国咖啡市场的标志性品牌,一度占据市场占有率的高位。
2025年,星巴克还计划在中国300个城市开设9000家门店。但在门店增长的同时,星巴克中国的业绩却下滑明显。
财报显示,2024财年星巴克中国营业收入在29.58亿美元左右,同比大致下降1.4%;其中,2024财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在7.8亿美元左右,同比大致下滑7%,同店销售额大致下降14%,客单价下降8%左右。
此外,据澎湃新闻等新闻媒体报道,在2024财年第二季度,星巴克包含中国市场在内的国际分布收入同比下滑5%至17.6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7.1亿美元,同比下降8%,同店销售额同比骤降11%,远超市场预期下降的1.64%。
尽管2025财年星巴克中国第二季度通过产品创新和门店优化,营业收入回升至7.397亿美元左右,同比大致增长5%,但仍旧难以掩盖其增长乏力的态势。
在柏文喜看来:“经济发展形势、消费者信心等宏观经济因素也会对星巴克的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经济发展形势不稳定或消费者信心不足,有几率会使消费者减少在咖啡等非必需品上的支出,从而对星巴克的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但柏文喜也对此表示:“高瓴资本在消费行业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广泛的资源网络,曾成功推动百胜中国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其若收购星巴克中国,可能延续“科技赋能+供应链整合”策略,通过优化库存管理、引入本土供应链资源减少相关成本等方式,提升星巴克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回报。”
星巴克中国业绩不振,与自身产品价格策略有莫大关系。随着中国咖啡市场的逐渐成熟,花了钱的人咖啡价格的敏感度不断提升。
《2022本土咖啡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最能接受的现制咖啡价格的范围是16 - 25元。
而星巴克在中国的平均售价较本土品牌高出约10% - 30%,从性价比角度而言,星巴克在价格战中和竞争对手对比可谓是毫无优势。
据了解,瑞幸咖啡宣布在全国1万 + 门店长期执行9.9元优惠活动,库迪咖啡也表示做好了“全场9.9元促销”3年的准备,另外的品牌纷纷跟进,“CoCo都可”宣布门店现磨美式从12元降至3.9元,奈雪的茶发布9.9元咖啡券等。
餐宝典统计显示,2024年中国60%以上咖啡店客单价都在30元以下。而星巴克虽然声称避免价格战,但实际上也在通过种种优惠活动变相降价。
据爱济南客户端等新闻媒体报道,2023年星巴克在中国的平均售价下降2%,2024年降幅更是达到8%,不仅如此,其还在抖音等渠道接连推出优惠套餐,这可能也是导致了客单价降低的原因。
除了价格问题以外,星巴克近年来还曾多次陷入舆论风波。2022年2月,重庆的一家星巴克以影响品牌形象为由,对在店门口吃饭的民警进行驱逐,引发社会公愤,人民网也下场评论,指责其傲慢行为。
此外,同年,还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反映,星巴克店员曾嫌现泡茶麻烦,在顾客表示愿意等10分钟的情况下,仍把顾客赶去另一家饮品店,直言“反正我们也不差这一单”。
此类事件损害星巴克的品牌形象并不在少数,在知乎等社交平台,仅一名博主一篇文章就列举出4例,包括不限于驱赶顾客、翻白眼、自带优越感、忽视顾客请求、投诉无门等。
有网友对此评论称:“我自己家里有意式浓缩机,自己挑选咖啡豆自己做了那么多年咖啡,真没觉得星巴克这种像快餐一样的咖啡有什么高级又有什么技术上的含金量。不就是机器打碎咖啡豆机器压出浓缩自己加这加那吗?”
对此,柏文喜表示:“星巴克的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其品牌形象和声誉,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和质疑。品牌形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还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